疫情时期上网课,教师孩子家长都觉得压力山大。
当教师家长发现孩子在玩耍的时分,总觉得如临大敌,会严峻地和孩子说快去看书学习,恨不能孩子除了吃喝拉撒,都埋在书山里,这山假设是五指山那效果更佳。
假设反过来呢?据钱江晚报·小时资讯客户端报道,开学复课了,杭州钱塘实验小学二年级班主任金诗媛就经受了班里一位“萌娃教师”的“魂灵拷问”。自从师生互加老友初步,这个称作小石头的萌娃就让金教师下载了百词斩,每天会敦促教师打卡,甚至还发表情包:“不学习,不背单词,你的良知不会痛吗?”金教师就这样被小石头当作“学生”相同敦促学习,真是又想哭又想笑。
这是一个幽默又暖心的师生互动小插曲。金教师是个负责任的好教师,小石头也是一个学习自觉的优秀学生。他的母亲是大学教师,去美国前和小石头一起制订了学习计划,早上8点左右是英语学习时间,所以金教师也常常会在这个时间收到孩子的单词同享页。金教师说,小石头的学习劲道哪来的,全因为他有一个爱学习的好妈妈。
说起来或许都有感触:每个小孩在成长过程中,都有无数个神一般存在的对手,他(她)或不调皮不捣乱,或不爱玩只爱学习,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,或舞蹈钢琴书法各种喜爱样样精通。那类对手在家长界有一个总称,叫做“别人家的孩子”。
“别人家的孩子”拥有着自己家孩子没有的利益。具体表现一般为:不用教师和家长敦促学习;不会不交作业,不会旷课逃课;教师和家长提的要求虽多,他们只会做得更多更好。
那么问题就来了,家长是否有觉悟被自家孩子拿去和“别人家的家长”做比较呢?“别人家的孩子”身边常常站着一个或数个“别人家的家长”,他们伴随孩子,一起伴着灯光读书写字。
模范有无形的演示力气。古语有云“上梁不正下梁歪”。家长身教重于言传,用实际行动进步自己、终身学习,就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好的引路人。
有一句话这几年撒播甚广:最可怕的教育是一群不读书的教师在教育,一群不读书的家长在育儿。当家长对孩子提出要求 时,也以自己的言行影响着他们。假设他们忙于喝酒敷衍、刷手机打游戏,那自家小朋友必定会有许多问号。
假设为人父母,自己不读书不学习,却总是要求孩子读书,并通过读书走向成功之路,多少有些白日做梦的意味。想让自己的孩子赶上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先要让自己变成“别人家的家长”。(本报评论员 陈江)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